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极端制造是战略必争之地,中国制造应该挑战盾构机

时间: 2016-04-17 09:04 点击:
  极端制造(也称极限制造或超常制造)是指在极端条件或环境下,制造极端尺度(特大或特小尺度)或极高功能的器件和功能系统。极端制造集中表现在微细制造、超精密制造、巨系统制造和强场(如强能量场)制造。极端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之一。20世纪下半叶以来,极端制造快速发展,并向多领域渗透,已成为当代先进制造的重要特征,是各国抢占新一轮制造技术制高点的战略必争之地,其所形成的强大生产力已成为国家发展和国力竞争的重要基础。我国的极端制造已取得积极进展,但在技术能力、整机产品、关键环节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我国迫切需要加紧部署,提升极端制造能力,加快向制造强国转变。
 
 
  极端制造是战略必争之地
 
 
  极端制造是一国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极限制造技术在当今的工业生产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许多高科技技术领域的基础和前提。极端制造表面上看,是产品尺度及环境的变化,实质上则集中众多高新科技,具有极强带动效应。如飞机发动机以高温、高压、高转速、高负荷这“四高”为技术难点,是考量一个国家材料工业和制造工艺尖端加工能力的关键产品。各国“航母竞争”的背后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尖端材料学乃至燃料工业等综合实力的竞争。当今制造强国,均拥有较强的极端制造能力。缺乏极端制造能力,也就缺乏国际竞争的“撒手锏”。
 
 
  极端制造是各国抢占先进制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要求。目前极端制造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工业发达国家早已将极端制造列为重点研究方向。美国1991年就提出将“微米级和纳米级制造”列为国家关键技术。半导体设备作为重要的极端微细加工设备,是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基础与核心,美国则凭借半导体工业的领先地位牢牢把控着制造业的主导权。德国确立了机械制造业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信息技术”和“极端制造”三大发展目标,为“德国制造”的品质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球极端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极端制造是前沿科技和前沿科技产品发展的一个焦点,是制造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作为国家的关键技术进行优先发展,如美国的先进制造技术计划AMTP、日本的智能制造技术(IMS)国际合作计划、德国的制造2000计划。极端制造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制造水平,世界各国对极端制造技术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大量时间、资金投入到极端制造的研发推广中,促使全球极端制造能力大幅度提高。
 
 
  以大型金属构件塑性成形制造能力为例,美、俄、法等国建造了一批4.5吨到7.5吨的巨型水压机;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使用大型盾构机进行施工的城市隧道已占90%以上;作为集装箱船与码头之间的主要装卸设备,大型集装箱起重机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微制造方面,全球极端制造的最新成果目前已初见端倪,如微射流光纤传输系统,比目前的光纤传输速度快约10倍;正在研制的量子计算机,其运行3秒的速度,相当于现在计算机运行上百亿年的计算量。随着现有极端制造技术日趋成熟,极端制造在多个领域实现新突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通信、石油、生物医药、农业等多个领域,几乎所有人接触到的领域都能见到极端制造的身影。


    以上新闻内容由无锡泰源记者撰稿报道,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无锡泰源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无锡抛丸机无锡光饰机无锡研磨机品牌企业。
在线客服